长江大学2021年中外合作办学情况
发布时间:2022-07-11     浏览人数:

一、主要完成的工作

1.拓展渠道,不断推进对外合作交流

一是不断拓展合作交流渠道。新增海外合作高校8所,其中全球排名前300的高水平合作院校和科研机构3所;加入2个大学联盟;发布国家留学基金委等各类公派出国留学项目22条,申报11人获批6人;获批“大学治理现代化及国际化能力提升工程项目”1项。首次获批并承办教育部2021年度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项目1项。二是积极组织对外交流活动。承办国际会议2场;参加线上线下国际会议23场,共394人次参会;参加国际教育线上展2场;组织实施线上交流交换项目和免费在线国际课程9项,共320名师生参加;4名学生赴香港短期交流学习;承担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活动的接待工作;三是严格规范外事活动管理。按要求完成所有线上线外事活动的审批手续

2.做好服务稳步推进外专引智工作

一是做好外籍教师的管理与服务引进外籍教师30人次,其中语言类外籍教师10人次,专业类外籍教师20人次。办理外籍教师及博士后手续17人次。二是稳步推进外专引智工作。获批国家级高端外国专家项目1项,省教育厅“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项目2项;1个省引智创新示范基地项目顺利通过绩效考核,获批经费40万;获批教育部—瑞士GF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培育建设项目1项。

3.创新发展,有序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工作

我校与利莫瑞克理工学院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稳步推进,顺利完成该项目年度报告并向教育部提交了延期资料,申请将合作期限延至2030年。长江大学秋明工业能源学院的申报工作有序推进。

4.落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安全维稳工作

一是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网。认真贯彻学校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全年发布各项安全和节假日通知21条,面签51次,每日实时定位打卡,强调非必要不离荆,外出审批从严从紧,处分非假外出49人次。组织学生有序接种了两剂疫苗。二是强化“六位一体”联防联控机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加强联防联控,成立新的国际学生社区工作办公室,召开主题班会10余次,每周定期开展校内外宿舍安全大检查,认真做好防诈骗、防火、防盗、防毒、防溺水、防交通事故等安全教育,组织开展消防演练,完成了斋月、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等重要节日的安全管控,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纠纷和心理问题等10余起。用好国际学生舆情监控系统,加强意识形态管控,全年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5.扎实做好国际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

一是做好各种证照服务。全年共协助学生办理居留许可和延期182人次,为境内外学生开具银行证明、在读证明等60余次,全年处理回复40余份来自各国使馆和职业认证机构发来的认证申请;顺利完成2021年春秋两批共250名毕业生授予学位、发证、外交部认证和学位上网等工作,并将毕业证邮寄到了每一位毕业生手中,得到好评。二是加强过程管理,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出台《长江大学国际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加强与导师互动,支持学生参与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全年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孟加拉籍毕业生MD SUHEL RANA和缅甸籍毕业生AYE AYE HTUN分别考取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三是校友工作扎实推进。依托校友资源与马拉维农业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实现了与外国中央政府级别机构合作历史性的突破。上线“长江大学国际学生校友平台”,联系各届校友400余人,大力宣传升学、就业和创业校友先进事迹。四是进一步改善软硬件设施。先后建成国际学生阅览室、谈心室、档案室和社团办公室,积极开展15教和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学生满意度稳步提升。

6.规范日常教学管理 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一是顺利完成线上线下教学工作。全年开班16个,累计开课147门次,7564学时,其中上半年4204学时,下半年3360学时。上半年录入课程名称、学时、学分、教师等基本信息81门次并按线上线下选课2165人次下半年录入课程66门次,选课1544人次。严格考勤管理、成绩管理,开展学籍预警。全年筛查历年成绩问题名单158人次。二是与湖北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国际学生接收该校116名国际学生,严格对接培养方案,补开相关课程,开展毕业要求核查手续,为学校创收45.6万元。三是大力开展国情教育。为使国际学生更好感知中国文化,特开设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开设剪纸、刺绣、书法、制作发簪、太极5门课程,参与学生87人次。四是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严格教学秩序,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继续推进常规教学检查、听课、学生评教,新聘6名督导,向相关学院发函4份。

二、工作亮点及特色

1.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申报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际处积极组织机构申报工作,一年半以来,先后走访国内高校26所,整理调研材料158万字,组织专家咨询会6场,往来邮件166封,召开视频会议22次;经过数十轮的修改完善,最终提交申报材料近20万字。经过认真组织、精准施策,2021年11月26日,学校顺利完成了教育部国际司组织的专家评议,办学机构有望在2022年获批,这对于我校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和国际国内影响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2.协助我校高端外国专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中美关系陷入困境,引进美籍高端专家面临诸多困难和风险,申请办理工作Z字签和探亲Q字签非常困难。美籍华人金继明教授是我校急需引进的高端专家,为协助其及家人办理签证、顺利入境并入职我校。国际处多次与外交部、驻美领事馆和大使馆联系,并先后6次赴省委外办、教育厅领导汇报工作、请求支持,畅通了金继明教授及其家属回国绿色通道。此外,为确保金继明教授及家人的安全和手续办理的顺利,国际处也提供了精心的指导和无微不至的服务。2021年12月12日,金继明教授一家四口顺利归国。

3.首次获批承办高级别国家月主题活动

2021年3月,为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各国间信息共享,增强双方教育合作宣传力度,经教育部批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启动了“中东欧国家月”主题活动。经成员高校申请和专家评审,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长江大学等全国6所“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成员高校成功获批,被确定为2021年第一期每月主题活动的主要协调院校(共两期)。这是我校首次获批承办高级别国家月主题活动。经过8个月的精心准备,我校向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提交了主题为“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捷共同奋进新时代”的视频、画册和文字总结材料,所有内容将通过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官网进行发布。12月2日,在中国——中东欧高校联会第七次会议上,我校应邀出席并作典型发言,大会还同步发布了由我校制作的中东欧国家月-捷克月主题活动视频。

4. 对外交流活动取得历史性突破

10月14日,我校受邀参加“2021中俄大学生艺术联欢节”颁奖典礼暨展演活动,并获金奖、优秀节目奖和优秀组织奖各1项,取得了我校参加该类国际交流活动的历史性突破。此外,今年我校首次联合四川大学申报并获批“教育部2021年度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项目”。活动通过组织在内地学习的港澳台学生考察学习长江沿岸传统文化,推进港澳台青年学子的国情教育工作,加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奋进精神。

5.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和中国政府奖学金绩效评价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基本完成质量认证各项准备工作。成立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人员与时间节点,历经半年的自评、修改和完善,于2021年6月和7月分别提交了114页的自评报告和432页自评支撑材料,先后盘存试卷500套,整改装订242门次,399本,形成支撑材料31册。相关准备工作均已就绪,最后进校考察环节受疫情影响延迟到2022年3月。二是完成中国政府奖学金绩效评价工作。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双重困难,10余天连续加班加点,收集整理、修改完善基础材料,完成《中国政府奖学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数据近200份材料的填报和附件上传工作。最后待教育部财务司公布评价结果。

6.国际学生招生工作取得新进展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学院创新线上招生形式,完成招生网站改版,聘请“国际学生大使”,开拓新的招生渠道,招生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数量与质量得到提升。全年招生94人,超额完成85人的招生计划。新招博士13人,硕士32人,硕博士比例超过48%,创历史最高值。二是生源结构继续优化。新增波兰、博茨瓦纳、厄瓜多尔、吉尔吉斯斯坦、马来西亚、吉布提、安哥拉7个国家,在校生国别达到69个。三是政府奖学金招生实现新突破。全年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27人,获批金额228.72万元,61人获湖北省外国留学生奖学金,金额达122万元,两项奖学金获奖人数和金额均居省属高校前列;首次获批“中非友谊”高层次人才培养学历项目;首次招收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新增临床检验诊断学、艺术设计和护理等3个硕士招生专业。

7.“留学长大”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是荣获湖北省“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三等奖。选送作品《月光下的中国》荣获湖北省留学生组三等奖,并被推荐至参加全国总决赛。首次受邀参加第八届中国—东盟青年精英交流节并作大会发言,受邀参加发现湖北国际友人友好交流日活动。二是举办第五届国际文化节系列活动。先后举办外籍师生迎新春、端午旱地龙舟赛、中外文化秀、感知中国、汉语演讲比赛等多项活动,荣获第十八届运动会男子排球与女子铅球冠军。三是“留学长大”社会影响力增强。先后开通抖音号、视频号,爱萨克等一批学生先后被学习强国、神州学人、中非合作论坛、澎湃网、新浪网、腾讯网等媒体转载和报道,有效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开展对外交流合作遭遇诸多挑战

一是国际处缺乏专项资金,实施学生海外交流交换和国际课程的难度较大。二是Top300的海外高校大多设置了较高门槛,开展合作存在现实困难。三是学校的国际化氛围不浓,各学院(部)开展国际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履行外事活动审批手续的意识不强。

2.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国际学生教育管理阻力重重

一是国际学生申请数量减少,新生流失大,已录取的部分生源流失,在校生人数下滑较快。二是教学管理压力较大。境外学生线上教学互动性较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整体教学效果较差。缺乏专职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师资,汉语教学团队极不稳定,国情教育开展不够,课程建设不成体系。三是与各学院、职能部门关系权责逐渐厘清,但还未完全趋同,整体进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