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本站主页 » 信息公开清单 » 基本信息 » 3教代会制度报告 » 正文
2022年教代会学校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2-04-14     浏览人数: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为推进“双一流”建设而接续奋斗

 

(2022326)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校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学校“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融入湖北发展大局,统筹事业发展与安全稳定,在应对挑战中主动作为,在爬坡过坎中砥砺前行,学校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四新”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一流本科教育。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13个,通过国家教育部认证专业2个,新增本科专业4个。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项,建成线上课程18门。获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0项、高教研究项目4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新增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个。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比赛获得多项大奖一年级本科生四级通过率达到69%,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到22%、就业率达92.9%。两名同学被授予“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学校“青马班”团支部被团中央评为“全国活力团支部”。学校荣获2020年度湖北省大学生征兵工作突出贡献奖。

二是突出特色优势发展,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新增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4个。加强学科建设与评估,5个硕士点通过学位点审核。获批省级科研平台2个。获批国家基金立项44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科研总经费突破3亿元。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24项,其中第一单位11项。“春两优长70”通过审定,实现国审品种突破。发表学术论文1884篇,其中高水平论文1103篇。公开出版学术著作16部。

三是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实现突破。获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等国家级、省级重大人才工程人选19人;其中,张菲菲教授获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继续推进教师“博士化”工程,引进博士89人。选派10名教职工赴“双一流”建设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占比达到51%

四是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联系,持续深化与国家部委、中央企业的合作交流,共建高端科研平台;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在页岩气开发利用方面为石油等企业解决了一些“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问题,与石首市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积极对接荆州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推进“三区融合、联动发展”,与荆州县市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份,与省内外企业和高校签署合作协议22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五是加大对外开放办学力度,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以打造“留学长大”品牌为重点,有效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新增海外合作高校8所;获批“大学治理现代化及国际化能力提升工程项目”1项。首次获批并承办教育部2021年度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项目1项,首次获批承办“中东欧国家月”主题活动,首次应邀参加“2021中俄大学生艺术联欢节”活动。承办国际会议2场。与秋明工业能源学院中外合作项目取得可喜进展。

六是持续推进依法治校,综合改革纵深发展出台了学校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总体方案,加强了合同、规章制度、重大涉法事项的合法性审查。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稳妥推进职称评审制度和养老保险改革。基本完成校属企业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内部控制,加强监督检查,审计整改工作基本完成。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师生权益得到保障。工程技术学院顺利完成转设,文理学院转设工作正积极稳妥推进。

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坚持夯基础、补短板、惠民生,用心用情完成439项民生实事。长江创新港一期项目顺利实施,2324号学生宿舍和东4学生食堂竣工并投入使用;建成并启用西校区体育训练馆;武汉校区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荆州“创文”“创卫”,逐步实现了“空”净“地”美的校园景观格局。整合利用校区校园校舍资源,完成了食堂升级改造,改善水电基础设施,改造及维修道路管网,校园及周边环境大为改观。

八是坚持党建引领,事业发展与安全稳定统筹推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系列活动,更加坚定不移地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接受省委巡视并基本完成巡视整改工作,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召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吹响了二次创业的响亮号角。严格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校园政治安全保障有力。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坚持日报制、零报制多措并举,压实四方责任,成功应对国内数次多点散发疫情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心指导的结果,是荆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各位代表积极建言倾心献策的结果,更是全体师生员工顽强拼搏、埋头苦干、团结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全体师生员工、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学校事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作风还需改进部分干部拼劲、韧劲有待提升,少数教师进取精神有待激发,相互协调合作有待增强;事业发展还不充分,获取资源能力有待增强,学科特色优势有待突出,治理效能有待提升,社会美誉度有待提高;民生工程还有短板,资源整合共享有待深化,防范风险的机制有待完善,教职工待遇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必须直面现实、深刻剖析,重视发展中的困难、正视工作中的差距,不遮掩、不回避、不懈怠,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思路与目标要求

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当前,湖北省正深入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推动荆州打造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市相继制定了“51020”和“461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重返“主赛道”。面对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激烈竞争态势,我们要把握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机遇、领悟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系统循环、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聚焦“五个重大”工作任务,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荆州“加快建设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今年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布局,服务湖北重要战略支点;力争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突破,争取以第一完成单位获批国家级科技奖励;推动部省共建长江大学;实现新一轮学科评估提档升级;启动长江创新港二期工程建设;推进养老保险并轨。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新增1个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新增5个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入排名行列,新增1个专业学位点水平评估进入排名行列,新增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新增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一年级本科生四级通过率达到75%以上,本科生升学率达到23%以上、就业率达到92%以上,硕(博)士研究生招生250085)人以上,新增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09)项,新增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人选1人,学校总收入达到16.5亿元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预期目标,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克难奋进,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始终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

——我们要拿出“龙腾虎跃”的气势,以拼的姿态迎接新挑战。要拼字当头、敢于担当,坚定信心、敢于竞争,谋定后动、谋定快动,排除一切干扰,聚焦事业发展,对标对表,拼出高标准、拼出高质量、拼出高水平,推动学校发展指标提质进位

——我们要拿出“猛虎出山”的态势,以抢的劲头把握新机遇。要只争朝夕、抢抓机遇,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争抢信息、争抢资源、争抢政策,全面融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更多发展资源、更优发展环境、更多政策支持。

——我们要拿出“生龙活虎”的干劲,以实的韧性取得新突破。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带着答案提问题,出实招、求实效,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折不扣完成发展目标,保质保量干出实绩实效。

三、2022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要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扎实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一流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大幅提高生源质量。结合“十四五”规划和新高考改革,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布局,科学编制招生方案,优化招生专业目录。保持本科招生的良好态势,力争研究生招生数量和质量有所增长和提升。加强函授站招生管理,优化生源布局,拓展生源渠道,不断提高继续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进一步理顺国际教育办学体制机制,稳步推进留学生招生及质量认证工作。

持续加强本科人才培养推进“四新”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卓越医生教育、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完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强化一流课程申报与建设,推动专业、课程内涵建设。以工程教育、师范教育、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等为抓手,促进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推进教研、教改活动常态化。做好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准备工作,做强做优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加快推进教研项目实施,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组织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课程、教学团队和优秀教学组织等项目。

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教学管理,加强论文答辩资格审查,严格执行论文匿名评审制度。深化“百企百站”培养模式,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医教协同纵深发展。完善奖助学金管理办法,扎实做好研究生管理和服务工作。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统筹做好参与合格评估、专项评估、水平评估的学位点评估工作,协调做好预评估工作。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水平。

优化“育在长大”育人体系。坚持“五育并举”,补短板、强弱项,创新内容方式,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和美育工作不断擦亮“育在长大”品牌。深入推进“青年大学习”“青马工程”,始终坚持思想政治引领;持续做好线上线下“面对面,一个都不能少”谈心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坚持高雅文化活动引领,办好“万人创百星”评选、“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长大之星励志成才报告会等活动,继续讲好长大故事。加大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帮助学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进一步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创新,完善学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建设一流学科,增强核心竞争力

加强学科建设与评估。一方面力争第五轮学科评估取得优异成绩,另一方面本着以评促建的原则,做好分析、明确方向和定位,不断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融合。加强立项博(硕)士点建设,开展学位点动态调整,做好新一轮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申报准备工作。

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深入行业企业、农业农村、城市社区等单位和组织,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开展广泛交流研讨,进一步理清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思路,找准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培育新的学科增长极。全面对接行业、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围绕省51020”、市“4611”现代产业体系,聚焦“四新”建设,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5G等新科技,以相关领域的学科专业、基础学科专业、特色学科专业作为重要建设内容,探索构建新兴交叉学科平台。

(三)打造一流师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实力

拓宽用人渠道精准引才。依托国家和湖北省人才项目平台,构建多部门协同的人才引进新格局,在学校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实施精准靶向引进“高精尖缺”人才(高,指高水平、高端、高层次人才,省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入选者、重大科研项目主持人;精,指专、特、新类人才和院士;尖,指世界科技前沿、尖端“卡脖子”技术人才;缺,指急需紧缺人才,紧俏必争)。

注重教师发展精心育才。设立分级人才库,注重多元化培养,加强目标考核,做好人才梯队建设。开展第六批“长江人才计划”;继续推进“博士化”工程,加强政策引导和指标倾斜,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或国内“双一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开展教师业务能力专题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提升其归属感和忠诚度。

改革评价体系精诚留才。在国家破“五唯”形势下,进行职称评审改革。创新博士后培训模式,积极探索以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组建合作导师-博士后-博士相融合的科研团队。做好新一轮聘期考核,进一步规范考勤管理。按照湖北省统一部署,平稳有序推进养老保险改革和医疗保险改革工作。

(四)壮大一流科研,推进成果转移转化

提高科研工作的组织水平。坚持“四个面向”,主动对接行业和市场,组织精锐研究团队,承揽更多高级别、综合性大项目,进一步壮大科研规模、提升研究水平。修订完善科技管理制度,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鼓励教师科技创新,激发创新活力。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坚持办好“长江讲坛”等高水平学术活动,不断增强师生科研意识,深厚校园学术氛围。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发扬拼搏奉献、严谨求实的科学家精神,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对接国家创新体系,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平台规划建设。积极推进南方复杂非常规油气地质与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中下游作物逆境生物学与绿色生产重点实验室筹建和申报工作。推动《长江大学科研平台考核管理办法》《长江大学分析测试费管理办法》落地,促进资源深度整合和广度共享。有序组织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的申报、评估工作。推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重点培育性平台方案实施,积极准备湿地生态与农业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验收工作。

注重科研团队培育和发展。完善科研团队建设管理机制,制定中长期科研团队建设规划;依托科研平台和高水平项目,组建学校主导、专家领衔、骨干带头的科研团队,促进科研团队的融合性和前沿性发展。探索科研团队考核机制,有组织地布局与国家战略需要、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相适应的重点科研团队群,促进高级别科研团队培育和发展。

争取高层次科研项目。建立分类分级动态项目遴选备选机制,有组织地布局与学校学科领域、团队能力、技术契合相适应,对接外部创新项目和研究体系的项目库。拓宽重大项目的申报领域和渠道,加强各类基金组织和申报工作,力争在国家科技重大计划、重点研究计划中获得更多科研任务,努力实现国家基金等高级别项目数量和纵横向经费的持续增长。

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加强成果培育过程管理,优化高水平成果结构,有组织地布局对接社会产业需要的成果仓。建立高水平学术论文分级制度,引导高水平学术论文产出;建立专利导航服务工作机制,在关键技术领域培育一批高价值知识产权组合;建立科研成果提名备选项目库,加强国家、湖北省及社会力量科学技术奖的组织与申报;加大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努力实现国审品种的新突破;加大新药研制、工艺设计、标准制定、智库咨询提案等领域支持力度,形成一批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物化成果群。实施好人文社科繁荣计划,提高人文社科领域成果产出。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五)创造一流环境,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改善办学条件。启动长江创新港二期建设,完成长江创新港智慧教学与创新创业中心项目前期手续,尽快开工建设。按照荆州大学城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土地划拨手续办理,以及长江创新港二期学习中心等工程初步设计编制工作。完成东校区老旧学生宿舍维修改造、枫桥服务站等项目工程建设。推进武汉校区公租房项目,改善教师居住环境。

扩大开放办学。主动对接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积极争取荆州市支持学校“双一流”建设,出台服务荆州建设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五年工作方案,推动荆州市政府与长江大学战略合作协议落实落地。推动省部共建,签署新时期与农业农村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四大石油公司共建协议。积极推进“长江大学秋明工业能源学院”申报工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打造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桥头堡。坚持办好荆州社区学院,推进直属医院建设,加强对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荆州医院的统筹管理,推进医教协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决策,深度参与湖北省对口援藏援疆工作。

(六)提供一流保障,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筹措发展资金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积极组织做好高等教育债券项目和捐赠财政配比、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高等教育综合奖补等财政专项项目申报,积极筹措争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保障学校建设发展。强化预算管理,推进绩效管理,做好决算工作,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高效推进长江大学增收节支三年(2022-2024)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多元增收及节支机制,不断提高学校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益。

抓好疫情防控。针对当前国内“病毒变异,多点散发”的疫情形势,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持续做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建设平安校园。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力维护校园政治安全和和谐稳定。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压实国家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消防安全、校园综合治理等工作责任。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加强平安校园“七防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智慧安防”二期工程建设。优化警校联动机制,加强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强化保密工作宣传教育,依法做好信访接访工作。

(七)对标一流管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强化基础管理。落实审计常规工作,完善审计委员会工作机制,注重审计结果运用。落实政府采购意向公开,拓宽非政府采购项目采购渠道,推进采购领域“放管服”。完善功能、拓展业务、创新管理,推进武汉校区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改善图书馆条件,优化阅读环境。完善档案馆存史资政功能,提供“互联网+”档案远程服务。开展智慧校园顶层规划设计,持续优化信息化项目管理流程和项目库建设,丰富“一网通办”建设成果。根植优势学科、凝练特色栏目,落实学报质量提升方案。执行公用房管理办法,推进公用房有偿使用。深化后勤管理服务改革,持续推进食堂、宿舍、教室、校园环境改造,增强后勤活力与保障能力。开展专项资产盘点工作,提高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关注师生切身利益,进一步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妥推进文理学院转设工作。

提升治理效能。坚持依法治校,完善制度、优化流程,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加强重大事项的法律审查,实施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推行“一事一档案”管理办法,大事列清单、办事有依据、定期问进展,提高制度和决策执行力。深化目标管理和校院两级管理,总结目标责任制管理实施成效,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签订年度目标任务书。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进一步明确校院两级的职责、权限,突出绩效导向,修订完善经费核拨与管理办法,激发学院(部)办学活力,不断提升学院(部)核心竞争力。

(八)坚持政治统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发挥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示范作用,增强师生政治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做好长江大学合并组建20周年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筹备工作。

推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落实落细。完善党建工作体系,进一步落实党内联系制度、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加强高知群体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严格干部管理,加大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培养、培训力度。推进干部动态调整常态化,激励担当作为。着力“五个思政”,深化“三全育人”,完善“育在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持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专兼职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流程机制,强化阵地管理。持续做好统战和群团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社团等群团组织作用。加强对老同志的思想政治引领,用心用情,精准服务离退休教职工。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确保党的教育方针、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学校贯彻落实。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巩固巡视整改成果,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进一步深化反腐败斗争。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尤其是第一种形态,做实做深日常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清廉长大建设为主线,以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为两翼,积极推进“5384”行动计划落实落地,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良好育人环境。

各位代表!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奋力谱写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建设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